首页 > 新闻中心 > 酒店行业动态

k8凯发版官网|践行生态文明的新足迹

发布时间:2025-10-15 17:58:01    次浏览

命名仪式现场。(资料图片)日前,贵阳市首届十佳生态文明使者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命名,以贵州兴达兴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文勇为代表的10名贵阳市民被授予这一光荣称号。十佳生态文明使者是贵阳市在全力推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过程中,在不同的岗位上涌现出的一批开拓创新、勇于探索、协力争先的先进代表。他们在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动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们都有哪些贡献?他们都因何而被评选?颁奖词中,诠释了他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与实践。他们,将把贵阳的生态文明建设引入新的足迹,让我们从十佳生态文明使者颁奖词来看贵阳生态文明建设。倪文勇:贵州兴达兴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解说词:绿色,是一个诗意的色调。将一个生产混凝土的企业与绿色调配在一起,需要联想,需要色彩大师一样的气魄和能力。他做到了。当贵阳市出台生态文明条例,将生态建设纳入法治轨道。他就下定了决心,要将他那个曾经的污染企业披上绿色环保的新衣。投入6000万元,他用阵痛的裂变抛弃了旧有的设备,全新的环保型装置,实现了废料、废水全部回收再利用。粉尘不见了,绿色回来了。这些年,围绕“节能、环保、低碳”这三个关键词,兴达兴获得了16个相关的专利,公司成为贵阳市首批“生态文明企业”、贵州省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和绿色生产示范企业。绿色没有围墙。倪文勇用行动证明:在绿色的理念下,一个生产混凝土的企业同样可以打造为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共融的生态文明新型企业。杨华:贵阳市道路运输管理局驾培科科长解说词:让城市少一些灰色,多一抹绿色。这是他的梦想和信念,这也是他多年来不断为之奋斗的目标。作为一名道路运输部门的基层干部,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绿色驾培模式”,用一系列的行动精心呵护着这座城市爽爽的绿意。——他积极推动教练车油改气改造,贵阳市新增新能源教练车近2200辆,促进了节能降耗。——他积极引导智能驾培模拟教学,在全市建立了绿色环保的驾培模式。——他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在大数据时代,提出了“互联网+驾培”的概念,减少了环节,方便了学员,让驾培与时代同行。生态文明,绿色梦想。他用坚定的实践告诉我们:行动起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那片绿色的使者!曹洋: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污染防治处 处长解说词:他以赤子的情怀守护着这里的青山秀水,他以“环保卫士”的忠诚护卫着这里的天蓝地洁。 他跑遍了贵阳每一个环境监测站点,全市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在他脑海里如地图一样清晰。治理,必须重拳出击!结合贵阳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际情况,他带领同事们一起起草制订了《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暨奖惩办法(试行)》,这部号称贵阳最严的考核办法,极大地刺激了各区(市、县)的“神经”,有效促进了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的进一步提升。2015年,在高规格的监督下,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首次突破90%,达到93.2%,在全国排名取得第8的好成绩。绿绿的贵阳,爽爽的贵阳。正因为有了他们这样一群“蓝天白云守护者”,这里才永远保留着一片惬意的天堂。雷月琴:退休老人解说词:她是贵阳市远近闻名的“护水老人”,她也是贵阳市生态文明基金会年纪最大的志愿者。79岁的高龄,32年的护水路。已数不清她为南明河这条贵阳的母亲河,捡拾了多少污秽的垃圾;已记不起她在劝阻那些没有环保意识的垃圾制造者时,遭受了多少白眼!她的手曾被无良的污染者扭伤,她那双老迈的腿,踏遍了贵阳红枫湖、百花湖和阿哈湖三大水缸和全市大大小小的十多条河流、支流。在她亲手绘制并不断更新的三张特殊的地图上,标注了严重影响南明河水质的各出水口,以及各支流的河水颜色和气味。她将对母亲河的爱,写在了地图之上,写在了她宽广博爱的心里。2016年,环保部发布中国生态文明奖表彰名单,雷月琴荣获中国生态文明先进个人称号,这也是我省唯一获该表彰的个人。这份荣誉,如雷月琴老人金色的岁月,灿烂夺目!刘丽:贵阳汽车客运有限公司爱卫办主任解说词: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她的不平凡就在于一项重复的劳动,她一干就是35年;一个不起眼的坚持,她始终没有放弃。从保洁员到管理保洁员,她30多年的工作,就是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清理着不断产生的垃圾,不断检查客车站每个角落的清洁。每个人对节假日都有无数的遐想,她对节假日的概念是这样的:平常一天要清扫出5-8吨的垃圾,遇到节假日要达到12吨左右。客车站保洁员工作制实行的是“朝七晚五”,刘丽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一天结束后要对后勤卫生进行再次检查,所以她总要比别人晚2个小时下班。这看似刻板、枯燥的检查程序,她不分节假日,坚持了30多年。每天2个小时乘以30年,她将生命中最宝贵的时间奉献给了这个普通的岗位,在她的世界里,只有清洁。刘国义:退休老人解说词:小时候,他当樵夫砍柴谋生,退休后,他决定还大地一片翠绿。28年来,这位执着倔强的老人一直坚守着这样的信念,四处寻找种树的荒地。他走过的地方,绿树成荫,水电八局贵阳基地、长岭南路、北京西路,到处都有他义务植树的足迹。一位84岁的耄耋老人,一万多棵靠养老津贴和汗水培育出来的树林。他把夕阳的光辉洒进绿色的梦境,绿色妆点了他不老的人生。张锦平:管护员解说词:他是一名普通的管护员。他值守的范围原本只是红枫湖新庄一级饮用水源的区域,但是出于对这片养育他成长的湖区的热爱,他将自己管护的领地扩大到了附近的村子。做义务宣传员,他走村串寨上门宣传,遭遇过无数的白眼和嘲笑。做义务保洁员,只要有空,他就会带着志同道合的妻子,风雨无阻到村里捡拾垃圾,进行“大扫除”。佝偻着腰劳作在宽广博大的红枫湖畔,他们夫妻俩的身影是那么单薄,但是如果有一天,他们的身后跟着一群同样是热爱着这片湖,同样是有着环保意识的村民,那红枫湖该是多美!邓华:教育工作者解说词:言传不如身教,立身必先立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与学生有一份君子协定。协定的内容包括学生维护环境、监督老师行为。协议的签订只是为了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在他建立的微信圈里,校内校外所有的环保行为和佳话,都成为学校师生的楷模。生态文明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在一次次平凡的全校大扫除比拼中潜移默化。传递生态文明,发起一次倡议,开展一次行动,你是使者,接过你接力棒的人,也就成了使者。姚昌瑜:环保志愿团队组建者解说词:他是一名下肢肢体残疾的人士。他有一个美好的愿景:要让社区的环境更美、更洁净。他从2008年就开始用他那双不方便的腿支撑起一个人的环保行动:他捡拾着那些貌似健全的人乱扔的垃圾,他手持扫帚,一遍遍艰难地清扫那些不清洁的角落。他的行为感染了家人,他以残疾的身躯为社区树立了一面环保的旗帜。一支有22人的党员志愿者团队团结到他的身边,成为社区环保的先锋队。又一支3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在他的感召下组建起来,社区环保的风气蔚然成风。“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与生态文明同行,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的姚昌瑜!陈冲:大学生志愿者解说词:在大学生中,他是小有名气的“环保达人”。作为一名大学生,他把对环保问题的思考融入了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节约一滴水、一度电,捡拾一片垃圾,拒用一次性筷子,少用塑料袋......他用简单行动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环保其实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他热衷于所有与环保有关的活动,省市组织的环保主题行动、“变废为宝”活动,都会有他和志愿者的身影。作为贵州第五届青年环境友好使者、“优秀中国水卫士”,他让我们看到:新一代的激情青年,已经将生态文明的火炬高高举起。 本报记者 刘磊